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國際 > 正文
俄烏沖突疊加疫情影響 歐洲汽車業(yè)“至暗時刻”正在加速到來
2022-04-11 14:35:42來源: 中國汽車報

俄烏沖突之下,歐洲很受傷。從短期來看,俄烏沖突正導致世界經濟前景迅速惡化,歐洲經濟將遭受嚴重影響。近日,歐洲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ACEA)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歐洲(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lián)盟及英國)乘用車新車注冊量約為80.4萬輛,同比下跌5.4%,至歷史同期新低。至此,歐洲汽車銷量已連續(xù)第8個月下滑。隨著俄烏沖突持續(xù),供應鏈壓力加大,汽車工廠可能會出現(xiàn)更多生產中斷的情況,歐洲汽車行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多。

銷量連續(xù)多月下滑

“由于汽車制造商繼續(xù)面臨供應鏈中斷的困境,歐盟乘用車新車注冊量進一步萎縮,同比下滑6.7%,至71.9萬輛,是有記錄以來最差的2月銷量。”ACEA在其官網中強調。不只是歐盟,整個歐洲地區(qū)的2月新車銷量也創(chuàng)歷史新低。

從各個市場來看,2月歐洲國家車市跌多漲少。整體來看,在ACEA統(tǒng)計的30個歐洲國家中,14個國家2月銷量同比增長,16個國家出現(xiàn)下滑。其中,冰島同比大漲47%,是歐洲國家中增幅最大的,但銷量只有816輛。跌幅最大的是挪威,2月銷量同比下滑24%,至8147輛。

歐洲前五大市場中,2月德國新車銷量為20萬輛,同比微增3.2%;法國銷量為11.5萬輛,同比下滑13%;意大利銷量為11萬輛,同比下滑23%;西班牙銷量為6.2萬輛,同比增長6.6%;英國銷量為5.9萬輛,同比增長15%。另外,月銷量過萬輛的國家中,奧地利、比利時、愛爾蘭、波蘭等國家出現(xiàn)了兩位數的下滑。

從車企的表現(xiàn)來看,大眾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依然是歐洲汽車銷量數一數二的車企,2月在歐洲的新車銷量分別為19.4萬輛和16.4萬輛,同比分別下滑11.6%和17.5%。雷諾集團也出現(xiàn)3.8%的下滑,銷量為7.1萬輛。福特、沃爾沃汽車、日產2月在歐洲的新車銷量也出現(xiàn)了10%~20%的下滑。跌幅最大的是捷豹路虎,同比下滑38%,至5039輛。

不過,也有一些車企表現(xiàn)不錯,例如現(xiàn)代汽車集團、豐田、寶馬、梅賽德斯-奔馳、本田等,銷量均出現(xiàn)不同幅度的增長。增幅最大的是本田,同比增長68%,至5709輛?,F(xiàn)代汽車集團也連續(xù)幾個月實現(xiàn)了逆勢增長,2月銷量同比增長25%。至7.6萬輛。目前,現(xiàn)代汽車集團已超過雷諾集團,成為歐洲第三大暢銷車企,不過,其銷量相比大眾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還有較大的差距,短期內難以逾越。

ACEA將2月銷量下滑歸咎于俄烏局勢導致車企供應鏈中斷,這當然是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事實上,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前,歐洲乘用車銷量已經連續(xù)多月下滑。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下滑趨勢始于去年7月,已持續(xù)至今年2月,這8個月的歐洲乘用車新車銷量同比降幅分別為23%、19%、23%、30%、21%、23%、6%、6.7%。

供應鏈受阻難倒車企

從今年2月的銷量數據來看,俄烏局勢對于歐洲車市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彭博智庫分析師邁克爾·迪安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實際上,在俄烏局勢升級導致工廠停產和零部件短缺前,歐洲市場的汽車需求早已不瘟不火,而俄烏局勢將導致2022年歐洲汽車市場的復蘇進程進一步推遲。”

線束供應告急是目前跨國車企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甚至超過了芯片短缺帶來的挑戰(zhàn)。大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赫伯特·迪斯在3月15日的年度媒體溝通會上表示,俄烏局勢給大眾今年的前景蒙上陰影,而烏克蘭線束供應短缺已取代芯片短缺成為該集團目前面臨的最大供應鏈難題。俄烏沖突局勢升級后,大眾集團已經暫停了在俄羅斯的生產,而烏克蘭線束供應短缺問題已經影響到其大多數德國工廠的生產。

不只是大眾集團,多家車企的歐洲工廠生產也因線束供應問題而受到沖擊。在烏克蘭線束工廠關閉后,寶馬位于德國的慕尼黑工廠和丁格芬工廠曾于3月早些時候停產,這兩座工廠主要生產iX和i4純電動車型、寶馬4系等多款車型。此外,梅賽德斯-奔馳也削減了部分德國工廠產量。

據了解,作為汽車的“血管”,線束至關重要,且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步增加,車用高壓線束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攀升。此前,烏克蘭由于在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具備優(yōu)勢,成為萊尼、矢崎、住友電氣等眾多汽車線束廠商的工廠選址地。作為汽車線束的關鍵產地,烏克蘭擁有近20座線束工廠。艾睿鉑咨詢公司指出,線束是烏克蘭出口到歐盟最重要的汽車零部件。

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多座位于烏克蘭的線束工廠關閉或減產,出現(xiàn)線束供應短缺問題。而且,與其他組件不同,汽車線束通常是定制化產品,每款車型都有自己獨立的系統(tǒng),短時間內尋找替代品并不容易。美國富國銀行汽車分析師科林·朗恩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烏克蘭線束工廠的關閉可能會導致今年上半年歐洲汽車減產70萬輛。不只是生產,運輸方面也存在困難,大量司機滯留邊境,加劇了勞動力短缺問題。

除了線束供應短缺,跨國車企還面臨其他供應鏈難題。例如,福特近日表示,俄烏沖突導致該公司無法為最新版福克斯采購12.3英寸信息娛樂屏幕,因此,相關車型將繼續(xù)配裝8英寸屏幕。外媒還援引一封福特工會的信件稱,在烏克蘭生產的方向盤同樣無法順利交付到福特手中。另外,由于芯片短缺,福特于3月21日暫停了德國科隆工廠內嘉年華小型車的生產。福特還停止接收Galaxy和S-Max小型貨車的訂單,這兩款車均在西班牙巴倫西亞工廠生產。此外,福特另一款小型貨車Tourneo Connect在位于波蘭的大眾工廠生產,這款車已于3月10日停產,福特稱,停產原因是俄烏沖突導致供應鏈中斷。

俄烏沖突影響遠勝疫情

面對供應鏈難題,零部件供應商和整車廠商已經開始采取相應措施。作為德國知名的汽車線束、通訊網絡供應商,萊尼選擇提高其他地區(qū)工廠的線束產量,以盡量彌補烏克蘭工廠的產量損失。不過,由于產能的擴張需要更多場地、機器、工人、資金等,萊尼需要時間來調整。因此,萊尼表示,今年線束減產已成既定事實。

當然,車企也沒有坐以待斃。大眾集團表示:“我們將盡量爭取烏克蘭線束供應,一部分烏克蘭線束工廠還在運行。此外,大眾要尋找替代供應,提高羅馬尼亞、突尼斯等地的線束供應占比。”迪斯稱,由于俄烏局勢升級,大眾集團將把生產轉移到中國和美國,并優(yōu)先考慮中國市場。鑒于歐洲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加劇,提振在華銷量對大眾來說比以往更為重要。

Stellantis集團也計劃轉移、調整產能。該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唐唯實于3月11日對外表示,由于俄烏局勢對營商環(huán)境不利,該集團決定將部分在俄貨車生產業(yè)務轉移到英國和法國,并中止在俄進行更多投資的計劃。

除了轉移產能來彌補損失外,部分此前暫時停產的工廠也開始逐漸恢復。例如,雷諾集團位于莫斯科的工廠于2月底停止運營,之后于3月21日恢復生產,雷諾決定暫時保持其在俄羅斯的業(yè)務不變。寶馬集團的慕尼黑工廠和丁格芬工廠也已全面恢復生產。

不過,俄烏沖突帶來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xù)。從車身中的鋁,到催化轉換器所需的鈀,再到動力電池中的鎳,還有制造芯片所需的氦氣……汽車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價格不斷飆升,給汽車制造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并引發(fā)汽車漲價潮。唐唯實表示,包括動力電池生產所需的鎳等原材料將持續(xù)短缺。大眾集團首席財務官亞諾·安特力茲稱,原材料成本上升將推高電動汽車和內燃機汽車的價格,也會推高電池和催化轉換器等部件的價格。迪斯也警告稱,持續(xù)的供應瓶頸、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以及俄烏沖突可能會在2022年打擊經濟增長,而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可能會持續(xù)到2026年。

目前,俄烏沖突尚未有結束的跡象,跨國車企對事態(tài)發(fā)展均保持密切關注,寶馬還因此下調了2022年利潤預期,將汽車業(yè)務息稅前利潤率目標由8%~10%下調至7%~9%。迪斯警告稱,俄烏沖突對歐洲地區(qū)經濟的影響可能比疫情嚴重得多。他還指出,如果無法在3到4周內重啟生產,那么大眾集團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其2022年增長預期。

對于歐洲汽車行業(yè)來說,更嚴峻的挑戰(zhàn)還在后頭。彭博智庫預計,2022年歐洲汽車銷量可能將與2021年持平,難以實現(xiàn)此前預估的5%增幅。

關鍵詞: 歐洲汽車業(yè)至暗時刻 歐洲經濟下滑 俄烏沖突影響 德國車市停工 供應鏈中斷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